新教育时代
主办单位: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2095-4743
国内刊号:12-9206/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在线投稿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40196 人次
 
    本刊论文
论人文关怀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摘  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样朴素、亲切的字眼。新的提法揭示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政治工作;人文关怀;以人为本;高等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样朴素、亲切的字眼。新的提法揭示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人文关怀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人文”一词最早出自《周易》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其意义类似于那种同“自然”相对的“人文”。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所呈现的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结晶,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而《周易》中的“人文化成”的目标就是人文关怀的初始内涵。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它不仅包括对人与人类生命的存在本身的关怀,还包括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人格的完善、价值的追求、理想的实现等等发展问题的关注。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人本文化。 
     人文关怀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念的基本原则之一。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就公开表明,共产主义者所致力追求的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当年列宁与普列汉诺夫关于党纲的论战中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福利和物质需要,而且应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共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人文关怀思想上既具有一脉相承的本质特征,又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发展性。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目标时,明确指出: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则正是 “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他始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文关怀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关键在人”思想的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以及把共同富裕设定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思想。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文关怀思想。他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并明确表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强调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体现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使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中本已包含着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意蕴彰显得更加明确。 
     任何一种教育都必须建立在特定的人文关怀基础之上。人文关怀,具体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要全社会关怀学生,全面关怀学生,全过程关怀学生,关怀全体学生,特别是要关怀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价值、学生的道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彰显其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大学生重要追求的人文价值,真正发挥引导人生、构建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 
     首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003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激活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超值服务”。一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研。深入学生当中,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帮助困难大学生解决好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增加工作的针对性。二是要投入感情。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要推进师生情感互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诚挚、关怀和热爱的感情去感染大学生,特别是对待弱势群体学生和个别“问题”学生,诚恳宽厚、真心真意帮助他们,引起受教育者感情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使其思想认识得到升华。三是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对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倡导促进人的个性充分正确发展的进取性道德,使不同层次、水平、志趣、爱好、性格特征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发展自己。 
其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评价、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要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必须抓住这个根本,才能使全体大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增强凝聚力;才能使他们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学会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才能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传承与弘扬大学精神,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的精神动力。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例如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其本质是真善美,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它们共同固守着学子的精神家园,担当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使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发挥大学精神的内在力量,使其成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的一个新的支点。三是注重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提高学生政治识别能力。要把目光投向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把思想贴近当代文化的主流阵地,加强大学生中国文化经典的学习,把握和运用代表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的内在精髓,以优秀文化成果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加强大学生优良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大学生社团建设,加强“三下乡”社会实践,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推进学风建设。总之,通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使自身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道德素质也得到升华。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新教育时代》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新教育时代》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